查看原文
其他

鼎晖观察丨当我们谈论特殊机会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?

吴锐、张良之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2022-06-23

↓活动详情↓



第六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



手机的屏幕被点亮,“叮咚”、“叮咚”之声不绝于耳,我想我可能又被哪位大佬拉进新的微信群了。打开一看,果然又加入一个“困境…不良…特殊机遇群(500)”。赶紧,发贺喜、要红包、抢红包,一通操作猛如虎,今天个人资产的净值又成功上升了一点点。


看着手机上几十个频繁跳动的“*特殊机会*”群,我抛出了那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:



请教大佬,特殊机会(Speicial Sits);困境资产(Distressed Asset);不良资产(Non Performing Loans)。各自的准确定义是什么?



果然得到了好多答案。


有位身在纽约、中资机构驻美代表的大佬A说:他刚刚研究过这个问题,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:


1、Speical Sits在public市场上投资更多一些,Distress在private deal多一些;


2、Special Sits投资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早期、有流动性问题的时候多一些,出现信用危机(实质违约)的时候叫Distress多一些;


3、Special Sits比不良资产说起来更好听一些,被投企业心理更舒服一些(注:可能是最本质的原因)。


另一位华尔街归来创业、纵横中美特殊机会/不良资产市场的大佬B说:Speical Sits可以包括不良的股权、债权和放贷款,泛指所有的特殊机会。很多管理人比如某某某,既有Special Sits基金,也有NPL基金,还有Distressed R/E基金。


有一位长期关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、金融市场稳定、有着丰富的国际开发金融经验的女大佬C言简意赅的指出:特殊机会比困境资产的范围要广,还包括了stressed situation,也包括一些high yield lending。


一圈请教下来。感觉大佬们普遍认为:Special Sits的内涵更广,既包括了企业在违约之前的多个阶段,还包括了股权、公开和非公开市场的多种投资形式。 


在国内语境下,

不良贷款和特殊机会的内涵

是怎么形成的呢?


据我们所知, 1999年市场发轫之初,是只存在Non Performing Loans(“不良资产”)这个市场的。四大AMC,顺应国务院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》而生,充满自豪感、使命感的从事化解金融风险、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,此时的业务来源,也只有从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贷款。大家也不觉得叫“不良资产业务”,也没什么不妥。当时甚至有同事觉得,某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英文译名“China Asset Management Co.”是有点蹭了四大AMC的热点之嫌。


2010年,随着四万亿刺激以及其带动的约四十万亿社会投资带动的信贷扩张,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、不良贷款率双双降至历史最低。四大AMC传统的不良资产业务来源,没了。


但是四大AMC的广大干群,不甘沉沦、奋发图强,纷纷开启了新的业务领域:资产管理、非金不良。实质上,是为银行传统信贷不能覆盖的信贷需求,提供资金。


形式上,百花齐放,异彩纷呈:未到期潜在不良收购(再融资)、新增贷款的远期收购承诺、以信托/有限合伙形式存在的资产管理、以非金融不良资产(往来款、应收款)收购形式存在的非金不良收购。这些业务,实在不能归类到传统的“不良贷款(NPL)”业务。于是,四大给他们起了个名字,叫做“特殊机会”。


差不多时间,Post-2009,金融危机(Great Financial Crisis, GFC)之后,由于美国银行业监管趋严,在传统的银行业信贷、公司债券等传统债务市场之外,衍生出新的债务融资市场,由传统银行之外的私募资本机构投资者参与。


这些债务融资的领域,往往提供了不错的收益,但是只有相对较低的风险(所谓风险是以以波动性Volatility、和最大回撤Max Drawdown来衡量。较低风险、中高收益部分也归因于银行受到更严格管制的挤出效应)


这些业务包括:Direct Lending、Leverage Loan、High Yield Lending市场,其实和国内异曲同工。这些private Debt市场,并不属于国外概念的“特殊机会投资”,但是由于国内的AMC的广泛参与同类业务,国内将其或多或少的联系到“不良资产、特殊机会业务”上来。在国外,他们有自己的名字:Private Debt/Mezz业务。


国外不良资产相关的业务考证


说到这里,国外对“特殊机会业务”有没有书面的、准确的定义呢?


我们将目光投向海外的私人资本(Private Capital)数据方案提供商Preqin。Preqin这方面的信息统计工作首屈一指,被称为“Alternative Asset Home”(“另类资产管理之源”)。Preqin的术语指引文件(Glossary)是这样分类的:


全球另类资产(Alternative Assets)分为以下六大类别:私募股权(Private Equity)、私募债权(Private Debt)、对冲基金(Hedge Fund)、不动产(Real Estate)、基础建设(Infrastructure)、自然资源(Natural Resources)。


在这些类别中,与国内语境下“不良资产概念”有重合的细分板块包括:私募债板块中的困境债务和私募债特殊机会,不动产板块中的增值不动产、机会不动产和困境不动产,以及私募股权板块的重振资本等。各细分板块定义总结如下:


资料来源:Preqin


这些业务的规模各自有多大?


2015-2019年,特殊机会投资整体AUM从8,634亿美元增长至10,466亿美元,GAGR 4.9%,与国内市场类似的是:不动产在其中占了大头。


 · 困境债务AUM从1,905亿美元增长至2,156亿美元,GAGR 3.1%;


 · 私募债特殊机会AUM从707亿美元增长至1,274亿美元,GAGR 15.9%;


 · 增值不动产AUM从3,370亿美元增长至3,727亿美元,GAGR 2.5%;


 · 机会不动产AUM从1,985亿美元增长至2,649亿美元,GAGR 7.5%;


 · 困境不动产AUM从409亿美元减少至373亿美元,GAGR -2.3%;


 · 重振资本AUM从258亿美元增长至287亿美元,GAGR4.9%


资料来源:Preqin

(其他涉及特殊机会的细分策略,没有数据)


“特殊机会”业务边界的厘定


当然,还有很多私募债、高息债、非投资级别的债务,这些在Preqin的分类里,是归类到“Private Debt”范畴里。


不过既然国内的四大AMC、地方AMC也在展业的,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承接银行等传统信贷机构的业务溢出,那他们是否可以归类到“特殊机会”呢?


如果我们将概念足够细分,则每个业务都可以起一个自己的名字;如果我们将概念的外延到足够广泛,那这个概念里可以包括无限多的业务类型。因此,从资产类型角度考虑,同一个定义下的业务,应该具有类似的风险特征。


这样说来,私募债业务,一般偏固定收益,具有类似的违约损失。但是特殊机会业务一般带有浮动的收益,其收益区间的波动性更广。


好了,看过了诸多业务的定义,我们尝试归纳一下“不良资产”、“特殊机会”业务的边界:


狭义的不良资产,主要是指各类违约的金融和非金融债权


广义的特殊机会,主要是指没有评级的、与信用风险相关的、非投资级别的另类投资机会;投资标的类别,以债权为主,但是也包括股权 (又包括“事件驱动”、“无风险套利”等细分策略)和硬资产(Hard Asset)。


最后,引用鲁迅先生的确说过的一句话总结: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


作者

吴锐、张良之,均服务于鼎晖夹层特殊机会业务团队。


后台留言回复“大佬”,即有机会获得文中大佬A/B/C的姓名和/或联系方式。


相关阅读

关于当下“特殊机会”投资的理解
独家丨鼎晖投资:疫情冲击下,特殊投资的危与机
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:特殊资产行业迎来黄金机遇期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报名参加

第六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